评四川大学丘小庆论文事件新闻发布会的新闻通稿
17 04 2006年 【方舟子评:前天才开了魏于全事件的新闻发布会,今天又开了丘小庆事件的新
闻发布会,四川大学面对学术造假的批评,突然变得雷厉风行起来。拖了四个多
月的丘小庆事件,有了这么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结果。敬请四川大学公布专家小组
成员的名单,让他们青史留名。也请该专家小组对我在文章《四川大学教授丘小
庆的论文多处有假》、《四川大学教授丘小庆事件还有假》中指出的丘小庆论文
的造假之处做出解释。我不敢百分之百地断定魏于全论文有假(虽然在看了他在
新闻发布会上的表演后我百分之百地相信有假),因为我没有见到原始数据,而
魏于全也始终拒绝出示原始数据消除别人的疑虑(按国际惯例,在受到质疑时不
出示原始数据将被认为是默认了自己造假);但是我敢百分之百地断定丘小庆的
论文有假,因为我见到了部分原始数据。如果四川大学不公布专家小组名单,如
果四川大学不能对丘小庆论文与原始数据的不符之处做出合理的解释,想靠一纸
声明和法律威胁就把事情掩盖下去,那么我们以后就将把四川大学当成公然包庇
学术腐败的最恶劣的典型,即便它能利用地方保护势力打赢官司,也将让这所百
年名校成为笑柄。】
四川大学丘小庆论文事件新闻发布会的新闻通稿
四川大学于4月17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了对丘小庆论文事件
的调查结果。以下为学校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新闻通稿:
2003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丘小庆等18位作者在《自然生物技术》上发
表题目为“可作为对抗特定细菌靶向抗菌物质模型的一种工程化多结构域抗菌多
肽”的论文, 2005年12月,论文署名作者中的校外作者里有六位声称该论文是
学术造假,说他们过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论文上署了自己的名字,因此,他
们向该编辑部提出撤销其署名权。该信于2005年12月31日在网上公布,引起了学
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该事件涉及四川大学的声誉,学校予以高度重视。
学校成立了由从事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专家组成的专家
小组,对6位共同作者提出的“造假”依据是否成立独立进行了实验验证。
6位作者认为论文造假的主要依据是:
“根本不存在在贵刊发表的这篇文章所声称的这个功能蛋白”;“认为其
Ph-SA强烈的抗菌活性可能是其表达制备过程中加入高浓度链霉素后的残留所
致”;“当链霉素残留去除后,PH-SA毫无任何抗菌活性”;“文章所声称PH-SA
这种所谓的‘特异性’是根本不存在的”。(注:PH-SA,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工
程多肽)
专家小组从2006年1月17日至2006年4月5日,以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了多
次严格的实验,反复验证,在获得大量实验数据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
“1.样品中的主要蛋白质分子量约为70 kD,与论文中描述的蛋白质分子量
一致;
2.上述样品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在残留硫酸链霉素浓度低于MIC时,对金黄
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对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标准菌
株的生长无抑制作用;
3.如果样品中残留硫酸链霉素浓度高于MIC时,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
菌株的抑制作用高于同浓度的硫酸链霉素标品对照组。”
四川大学对专家组本次实验和论证的结论认可并负责任。实验结果证明6位
作者所说的“论文造假”没有事实依据。四川大学历来坚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一贯旗帜鲜明地反对“学术腐败”,制定有严格的学术规范制度。我们反对将学
术观点之争与“学术造假”混为一谈,反对在没有弄清事实真相之前将不同学术
观点的文章定性为“学术造假”,借口反“学术腐败”谋求其他利益。
这次事件严重干扰了四川大学的正常工作秩序,给四川大学名誉造成了难以
弥补的损失,我校将提出维权诉讼,追究法律责任。
四 川 大 学
2006年4月17日
(XYS2006041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